- 【發(fā)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 【發(fā)布文號】--
- 【發(fā)布日期】2010-04-23
- 【生效日期】2010-04-23
- 【失效日期】--
- 【文件來源】人民法院報
- 【所屬類別】政策參考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ǎn)權案件年度報告(2009)(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ǎn)權案件年度報告(2009)(摘要)
【編者按】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ǎn)權案件年度報告(2009)》全文共6萬余字,現(xiàn)摘要刊登。報告全文將由中國法制出版社于近日出版。
隨著知識產(chǎn)權司法保護工作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和修正后的民事訴訟法的貫徹執(zhí)行,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ǎn)權審判庭受理的知識產(chǎn)權案件持續(xù)增長,審結的案件大幅上升,最高人民法院的知識產(chǎn)權審判監(jiān)督和業(yè)務指導職能得以有效發(fā)揮。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ǎn)權審判庭共新收各類知識產(chǎn)權案件297件,加上2008年舊存的143件,共有各類在審案件440件,比2008年增長33.7%;共審結各類知識產(chǎn)權案件390件,比2008年增長111.96%。這些知識產(chǎn)權案件呈現(xiàn)如下特點:新類型案件和重大復雜疑難案件增多;案件的專業(yè)技術性增強;涉外案件比重增大。新型、復雜、疑難案件不斷沖擊著法律的邊界,拓展出需要法律調整的新領域,產(chǎn)生了更多更強烈的司法新需求。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個案的審理和裁決,對新問題和新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并給予及時回應。這些個案裁決體現(xiàn)了最高人民法院在保持法律的穩(wěn)定與變動的和諧、維護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實現(xiàn)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方面所作出的創(chuàng)造性努力。在總結2009年首次發(fā)布《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ǎn)權案件年度報告(2008)》經(jīng)驗的基礎上,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從其已有最終結論性意見的知識產(chǎn)權案件中精選出37件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典型案例,以新的撰寫體例形成本年度報告并向社會公布。
一、專利案件審判
1、改劣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在張建華與直連公司等專利侵權案〔(2008)民提字第83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人民法院判斷被控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時,應當將被控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進行對比;若被控侵權技術方案缺少某專利技術特征而導致技術效果的變劣,則應認定被控侵權技術方案未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2、禁止反悔原則的適用
在沈其衡與盛懋公司專利侵權案〔(2009)民申字第239號〕中,最高人民法院審查認為,在認定是否構成等同侵權時,即使被控侵權人沒有主張適用禁止反悔原則,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據(jù)業(yè)已查明的事實,通過適用禁止反悔原則對等同范圍予以必要的限制,合理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3、對方法專利權利要求中步驟順序的解釋
在OBE公司與康華公司專利侵權案〔(2008)民申字第980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在方法專利侵權案件中適用等同原則判定侵權時,可以結合專利說明書和附圖、審查檔案、權利要求記載的整體技術方案以及各個步驟之間的邏輯關系,確定各步驟是否應當按照特定的順序實施;步驟本身和步驟之間的實施順序均應對方法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起到限定作用。
4、專利侵權案件的審理思路和技術對比分析方法
在薛勝國與趙相民等專利侵權案〔(2009)民申字第1562號〕中,最高人民法院對適用等同原則時如何具體判斷“三個基本相同”和“顯而易見性”作了比較深入的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同時指出,專利權人在侵權訴訟程序中對其技術特征所做的解釋如果未超出其權利要求書的記載范圍,也與其專利說明書及附圖相吻合時,可以按照其解釋限定該技術特征。
5、對專利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中“宣告無效的專利權”的理解
在萬虹公司與平治公司等專利侵權案〔(2009)民申字第1573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專利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中“宣告無效的專利權”是指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效力最終確定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所宣告無效的專利權;在該無效決定效力最終確定之前,在民事侵權案件中不宜一律以之為依據(jù)直接裁判駁回權利人的訴訟請求。
6、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的追溯力
在雪強公司與許贊有其他侵權案〔(2008)民申字第762號〕中,最高人民法院審查認為,專利法(2000年第二次修正)第四十七條第二款所稱的“裁定”,是指涉及專利侵權的裁定,即人民法院經(jīng)過審理作出認定專利侵權成立的生效裁判的,就該案作出并已執(zhí)行的裁定,不包括裁判認定不構成專利侵權所涉及的有關裁定。
二、著作權案件審判
7、職務作品著作權的推定歸屬
在陳俊峰與金盾出版社著作權侵權案〔(2009)民監(jiān)字第361號〕中,最高人民法院根據(jù)雙方當事人的行為,推定當事人之間存在涉案作品著作權由金盾出版社享有的意愿,從而肯定了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可以通過推定的方式予以確定。
8、使用他人已經(jīng)合法錄制為錄音制品的音樂作品制作錄音制品并復制和發(fā)行的法定許可
在大圣公司與王海成等著作權侵權案〔(2008)民提字第57號〕中,最高人民法院澄清了著作權法第三十九條第三款與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法律適用關系,明確了經(jīng)著作權人許可制作的音樂作品的錄音制品一經(jīng)公開,其他人再使用該音樂作品另行制作錄音制品并復制、發(fā)行,應適用著作權法第三十九條第三款規(guī)定的法定許可,不再適用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經(jīng)著作權人許可”的規(guī)定。
9、涉及提供鏈接服務的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的直接侵權責任
在慈文公司與海南網(wǎng)通公司著作權侵權案〔(2009)民提字第17號〕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確了涉及提供網(wǎng)絡鏈接服務的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承擔直接侵權責任的條件。從該案的再審判決中可以看出,如果網(wǎng)頁或網(wǎng)站上沒有顯示任何對應的域名或者網(wǎng)站名稱等信息可以表明該網(wǎng)頁屬于第三方所有,就不能認定該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系提供鏈接服務,其應對該網(wǎng)頁或網(wǎng)站上的被控侵權行為承擔直接侵權責任。
三、商標案件審判
(一)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審判
10、“一事不再理”原則的判斷和適用標準
在“采樂”商標行政案〔(2008)行提字第2號〕中,明確了“一事不再理”原則的判斷和適用標準。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強生公司在前兩次提出評審申請時,已經(jīng)窮盡了當時可以主張的相關法律事由和法律依據(jù);商標評審委員會已經(jīng)就相關事實和理由進行了實質審理,并兩次裁定維持爭議商標注冊;強生公司援引修改后的商標法,仍以商標馳名為主要理由,申請撤銷爭議商標,商標評審委員會再行受理并作出撤銷爭議商標的裁定,違反了“一事不再理”原則;對已決的商標爭議案件,商標評審委員會如果要受理新的評審申請,必須以有新的事實或理由為前提。
11、商標法(2001年修正)對該法施行前已有行政終局裁定的商標爭議的溯及力
在前述“采樂”商標行政案中,最高人民法院還闡明了商標法(2001年修正)對該法施行前已有行政終局裁定的商標爭議的溯及力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基于信賴保護原則認為,2001年修改后的商標法對于該法修改前已受終局裁定拘束的商標爭議不具有追溯力。
12、判斷商標近似時對特定歷史因素的考慮
在“秋林”商標行政案〔(2009)知行字第15號〕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判斷商標近似時,還可以結合特定歷史關系及處在同一地域等因素,考慮兩商標共存是否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chǎn)生誤認或者認為兩者之間存在特定的聯(lián)系。
13、商標授權確權案件中在先商標權人同時擁有非類似商品上注冊的馳名商標和類似商品上的在先注冊商標時商標近似的判斷
在“蘋果”商標行政案〔(2009)行提字第3號〕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當在先商標權人同時擁有非類似商品上注冊的馳名商標和類似商品上的在先注冊商標的情況下,不僅應該將爭議商標與類似商品上的在先注冊商標進行比對,還應該考慮馳名商標保護這一因素。
14、判斷訴爭商標是否損害他人在先權利的時間界限
在“散列通”商標行政案〔(2009)行提字第1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人民法院依據(jù)商標法第三十一條審查判斷訴爭商標是否侵害他人在先權利,一般應當以訴爭商標申請日前是否存在在先權利為時間界限。
15、曾被列入國家藥品標準期間的商標使用情形能否納入認定商標是否馳名的考量范圍
在“21金維他”商標行政案〔(2009)知行字第12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有些藥品名稱曾被列入國家藥品標準,在藥品標準被修訂而不再作為藥品法定通用名稱后,如果該名稱事實上尚未構成通用名稱,仍應當認定該名稱具有識別商品來源的作用。據(jù)此,考慮該注冊商標的知名度時,可以參考其被列入國家藥品標準期間注冊商標權利人對該商標的使用、宣傳等因素。
16、認定商標馳名時對商標注冊前的使用情況的考慮
在“中鐵”商標行政案〔(2009)知行字第1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認定商標是否馳名,不僅應考慮商標注冊后的使用情況,還應考慮該商標注冊前持續(xù)使用的情況。
(二)商標民事案件審判
17、判斷商標近似時對注冊商標未實際使用因素的考慮
在“紅河”商標侵權案〔(2008)民提字第52號〕中,最高人民法院進一步細化了判斷商標近似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判斷侵權意義上的商標近似,除要比較相關商標在字形、讀音、含義等構成要素上的近似性外,還應關注是否足以造成市場混淆,因此應考慮相關商標的實際使用情況、顯著性、是否有不正當意圖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18、判斷商標近似時對商標實際使用情況的考慮
在“諸葛釀”商標侵權案〔(2007)民三監(jiān)字第37-1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在認定商標是否近似時,應考慮商標實際使用情況尤其是在先使用、具體使用方式等因素。
19、商標侵權意義上的商標使用的含義
在輝瑞產(chǎn)品公司立體商標侵權案〔(2009)民申字第268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對于不能起到標識來源和生產(chǎn)者作用的使用,不能認定為商標意義上的使用,他人此種方式的使用不構成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標,不屬于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該裁決表明,商標侵權意義上的商標使用應以起到標識來源和生產(chǎn)者的作用為必要條件。
20、判斷商標正當使用時對歷史因素的考慮
在“狗不理”商標侵權案〔(2008)民三監(jiān)字第10-1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判斷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是否構成正當使用時,應當充分考慮和尊重相關歷史因素;同時應根據(jù)公平原則,對使用行為作出必要和適當?shù)南拗啤?
21、對描述性商標的正當使用的判斷
在“片仔癀”商標侵權案〔(2009)民申字第1310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當注冊商標具有描述性時,其他生產(chǎn)者出于說明或客觀描述商品特點的目的,以善意方式在必要的范圍內(nèi)予以標注,不會導致相關公眾將其視為商標而發(fā)生來源混淆的,構成正當使用;判斷是否屬于善意和必要,可以參考商業(yè)慣例等因素。
22、標識使用者的使用意圖和使用行為對其獲得未注冊商標保護的影響
在輝瑞公司與東方公司不正當競爭及“偉哥”未注冊馳名商標侵權案〔(2009)民申字第313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在原告明確認可其從未在中國境內(nèi)使用某一標識的情況下,他人對該標識所做的相關宣傳等行為,由于未反映原告將該標識作為商標的真實意思,不能認定該標識構成其未注冊商標,更不能認定構成其未注冊馳名商標。
四、競爭案件審判
23、經(jīng)營者的非法經(jīng)營行為與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關系
在黃金假日公司與攜程公司不正當競爭判決上訴案〔(2007)民三終字第2號〕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確了非法經(jīng)營行為與民事侵權行為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關系。最高人民法院認為,不論經(jīng)營者是否屬于違反有關行政許可法律、法規(guī)而從事非法經(jīng)營行為,只有因該經(jīng)營者的行為同時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guī)定,并給其他經(jīng)營者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才涉及該經(jīng)營者應否承擔不正當競爭的民事責任問題。
24、企業(yè)簡稱能否獲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
在“山起”企業(yè)名稱案〔(2008)民申字第758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對于具有一定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熟知并已實際具有商號作用的企業(yè)或者企業(yè)名稱的簡稱,可以視為企業(yè)名稱,并可根據(jù)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三)項的規(guī)定獲得保護。
25、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虛假宣傳行為的基本條件
在前述黃金假日公司與攜程公司不正當競爭判決上訴案中,最高人民法院還認為,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虛假宣傳行為需具備經(jīng)營者之間具有競爭關系、有關宣傳內(nèi)容足以造成相關公眾誤解、對經(jīng)營者造成了直接損害這三個基本條件;其中對于引人誤解和直接損害的后果問題,不能簡單地以相關公眾可能產(chǎn)生的與原告無關的誤導性后果來代替原告對自身受到損害的證明責任。
26、商業(yè)詆毀行為的構成條件
在“
收藏
分享
“好律師網(wǎng)”提供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資料僅供您參考。您在使用相關資料時應自行判斷其正確、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時性;您須自行承擔因使用前述資料信息服務而產(chǎn)生的風險及責任。
最新法律法規(guī)
- -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密碼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一周年工作情況綜述-
- -互金協(xié)會發(fā)布網(wǎng)絡小額貸款機構反洗錢行業(yè)規(guī)則-
- -中國人民銀行法將大修 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 -疫情防控北京經(jīng)驗升級為法規(gu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四次會議第14/12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決定-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