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點評:
擁有多少并不重要,能否知足才真重要。自己的心態(tài)不改變,誰也幫不了你。隱居的生活固然很好,但一個大菩薩絕不會隱居起來。不行菩薩道,終不能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沒有幫助他人修行,自己的修行也很難進步。只有適應時代、服務社會、豐富生活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理事圓融、正知正見、利樂有情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只有把思想提煉為智慧,把情感陶冶為大愿大行,才是真圓滿,方為真究竟。權力是人類所患的最大的疾病。內在空虛的人才會拼命地追求權力。權力不是道,是道的附屬品,也可通過權力來修道。有權力的人對人類所作的貢獻,一點也不亞于傳教士對人類所作的貢獻。權力和道有一點區(qū)別便是:權力需要別人來賜予,失去了別人,權力也就沒有了意義。道不需要別人,自己一人就可以達成。權力是駕馭別人,道是駕馭自己。
過于追求某種東西,便會為它所轉,進而失去自身的自由,成為它的奴隸;為了得到它,人們會變得發(fā)瘋,變得忘我,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得到和成功是人類的兩大魔鬼,魔鬼總想證明“我”的偉大。事實上越想證明“我”偉大,“我”將變得越渺??;當能夠放棄“我”偉大的想法時,“我”才能變得真正的偉大;當能夠放棄“我”想成為強者的想法時,“我”才是真正的強者;放棄解脫的欲望,才是真正的解脫。把金錢捏在手里不放,也就失去了金錢的意義,金錢要流通才能體現(xiàn)出它的價值。金錢是為人而存在的,人不應該為金錢而活。錢是人的工具,錢是人創(chuàng)造的,違背了這個規(guī)律,生活將變得痛苦,人也將會失去人性。存錢意味著不自信,唯恐明天賺不來錢。錢的價值在于流通,權力的價值在于為民使用,金錢和權力都沒有必要放棄,要放棄的是你對金錢和權力的占有欲望。許多修行人對于靈性的追求和物質的追求,這兩者的關系協(xié)調得不好。其實,倘若在你的內心,你是一個靈性的追求者,那么你就應該以靈性為主,以物質為次,物質上夠生活所需就行了;倘若你是一個物質的追求者,那么你就應該以物質為主,以修行和靈性作為你生活中的調節(jié)劑,作為你物質中的音樂,反之也可以把物質作為靈性中的音樂。兩者都占主導地位,或都處于次要位置,那么你將一事無成,物質上難滿足,精神上更難滿足。相比而言,人在物質上較易滿足,當物質的滿足達到一定程度,必定需要靈性;而靈性達到某個程度,可以不追求物質。明白這個道理以后,就會協(xié)調二者的關系了——主仆分清,你將是一個快樂的人。道德與不道德實在無法下定論,若按佛教的思想來論,時時刻刻能返觀內照,深入內在的旅行即是道德,除此皆非道德。外表做的越多越不道德,自然的表露才是道德。除了內在開花以外皆不是道德。宗教里面的道德是以內在的心態(tài)來論,社會上的道德是以外在的行為來論,如宗教里面動了殺人的念頭即是犯罪,而按社會上的法律,真的殺了人才算犯罪。內在開花以后所做的一切都符合道德,即便打罵也是道德的顯現(xiàn),是以愛心為基礎而打罵,處處皆是道德的顯現(xiàn),處處皆是內在的核心在顯現(xiàn)——輻射式的顯現(xiàn)。勝利和失敗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兩面都很美,眾生的成長和成熟需要這一枚硬幣的兩面,智者會從失敗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勝利者往往失去更多,而失敗者則會得到更多。歷史的規(guī)律是,人們佩服勝利者,但不尊重勝利者,甚至厭惡勝利者,而對失敗者不僅同情,甚至更尊重。人生有成功,必然有失敗,只是人類的習性總善于把成功的一面、好的一面亮出來,就像日常生活中照相一樣,人們總是把美好的一面呈現(xiàn)給相機的鏡頭。環(huán)境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絕不會傾向某一個人,所不同的只是每一個人的心態(tài)。心態(tài)不同,對環(huán)境的感受和評價也就不同。有人喜歡白天,則有人喜歡夜晚;有人喜歡天堂,又有人喜歡人間。對于開悟的人而言,人間的美不僅不亞于天堂,而且還勝過天堂數(shù)萬倍。其實,說道在紅塵,那是因為修道是非常實際的經驗,是現(xiàn)在解脫,而不是死后解脫。惟有在紅塵中面對生活,透過人生的種種痛苦,才能超越痛苦。把自己關閉起來,這不是解脫,而是逃避,是壓抑。超越了痛苦,也即超越了人生。生活本身就是道,舍棄了生活,也就舍棄了道。道并非在書本里,生活才是一部真正的經典,唯一值得讀的書便是生活——全然地生活。能使你開悟的法門惟有生活,生活中有什么便享受什么,沒有的也不必渴望,渴望便會錯過生活的意義,渴望是痛苦的根源,當人生沒有渴望的時候,也即邁入了一個全然的生活旅程——開始進入內在的核心。
網友點評:
首先,作為子女會比較明確地知道父母
離婚的根本原因,你可以把父母的故事以“朋友的故事”傾訴給對感情問題比較有見解或心理學方面的人士,尋求看法。
其次,在了解以后,你會面臨兩個抉擇:讓他們復合或支持離婚。
1.復合
這種情況下,說明父母的離婚決定是不必要的,那么你可以想辦法讓父母暫時分開一段時間,等情緒過去了,你再做傳話筒,讓雙方給彼此臺階,溝通矛盾解決最終復合。
2.支持離婚
這種情況下,說明父母的矛盾難以解決,甚至離婚才是解決的方式。那么你應該先剖析自己的難過等情緒是否是因為自己的家庭利益受損,如果是,那么你應該無私一些,讓父母離婚不因為要照顧你的利益而強行不離,這是兩個人的痛苦給你搭了臺。
最后希望你記住,父母之所以在一起是因為愛情,如果沒有了愛情,他們的決定你應該尊重。
父親、母親、你,都有自己獨立的人生不可過于干涉。
網友點評:
應該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這是父母對你的考驗。
父母離婚看似是他們的事情,實則是你的事情。
父母婚姻出現(xiàn)問題,雙方受傷,做子女的同樣會受到傷害,父母離婚意味著子女從此將失去幸福溫暖的家。
更別說父母離婚后會產生接二連三且無數(shù)的生活問題,作為子女的怎么可能置身事外置之不理!這么多年都生活過來了,只要有人運用得當?shù)姆椒ň屯耆梢酝炀冗@個即將破碎的婚姻。
當然,最好的人選非當事人的兒女而不可言合適。
解決的好,做兒女的就資格享受美滿溫暖的家庭幸福,否則不但沒有資格享受美滿溫暖的家庭幸福,而且也會對自己的未來婚姻生活產生恐懼,甚至失去信心,從而重蹈父母的覆轍。
試問針對父母要離婚做兒女的應該做什么的這個事情,誰能給出答案!唯有當事人自己知道,因為只有自己知道想要什么樣的生活,與別人毫無關系!
網友點評:
一般來說,真的到了離婚的程度,應該是雙方的矛盾無法調和,彼此都已經喪失了和對方繼續(xù)一起生活的信心,離婚是不可避免要進行的,那么這種情況下,作為子女,更多的要去尊重父母的選擇,尤其對已經成年的子女來說更是如此。
千萬不要因為感覺離婚讓當子女的很掉面子,就干涉父母的選擇,當然,如果是那種父母一時沖動生氣要離婚的,那就不一樣了,更多的需要兒女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網友點評:
孩子撐不了家庭,父母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不要給孩子帶來壓力,父母離婚,受傷的是孩子,父母能將就就將就,畢竟要為孩子著想。
孩子現(xiàn)在就應該放空一切,專心學習,最好不要出現(xiàn)不必要的麻煩。
網友點評:
我媽前幾天跟我說她要和我爸離婚了,我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他們
結婚20年,不在一起生活8年,我媽說早就對我爸沒感情了,所以我也沒勸他們
網友點評:
冷靜,他們開心就好,開心就在一起,不開心就分開,子女要做的就是支持和信任,相信他們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網友點評:
呃,你先做好自己的事,畢竟有一些事,不是一個人能解決的,畢竟父母要離婚,也是多年來的事
網友點評:
尊重父母的選擇,不互相埋怨,找出問題,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各自安好;
網友點評:
父母離婚是父母的事情,子女就做自己的事,離了也改變不了血液關系。
網友點評:
沒有感情,孩子是系不住一個家庭的!開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