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師網(wǎng) > 專題 > 消費維權 > 消費權益 > 正文
一、行政壟斷界定
立法沒有對“濫用行政權力”進行一般界定,學者對濫用行政權力的理解相差很大,如有人認為濫用行政權力是一種既沒有超越法定權限,也沒有違反法定程序,只是動機與目的違法的行為?!靶姓C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盡管其行為在其職權范圍之內,也符合法定程序,但不符合法律授予這種權力的目的”
另有人認為,濫用行政權力是指行政機關的行為既不受實體法也不受程序法的約束,是行政主體“在法定的權限范圍內,隨意行使擁有的行政職權造成危害后果的行政行為”。還有學者認為越權行使職權也是一種濫用行政權力的行為,濫用行政權力是指“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違反法律規(guī)定或者超越授予的權限和職責行使行政權力”。
對濫用權力的不同理解將影響行政壟斷行為的認定?!盀E用”可以指“無權而行使”、“超越權限而行使”和“不恰當行使”行政權力,或者僅指有法律依據(jù)但損害了競爭和公共利益的行政權力的不當使用。
第一種意義上的“濫用”包括無法律依據(jù)行政和越權行政兩種違法行政以及不當行政。第二種意義上的濫用僅指不當行政,不包括無權和越權行使行政權力,主要表現(xiàn)為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上違背法定目的,隨意裁量,處理明顯違背常理。不當行政是一個復雜和困難的認定問題,我國行政訴訟法一般也不審查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反壟斷法也不適合審查行政行為的合理性,行政權力行使的合理性問題還是適合通過行政復議和其他“軟”監(jiān)督(司法建議、社會監(jiān)督、民主監(jiān)督等)來實現(xiàn)比較合適,真正民主的內部監(jiān)督機制要比民主的外部監(jiān)督制約機制更容易實現(xiàn)對行為的約束和糾正,受到的阻力和抵觸較小。
二、行政壟斷主觀表現(xiàn)
故意對特定不法利益的追求,為了特定經(jīng)營者的利益、狹隘的地方利益和行業(yè)利益。當然這并不是要求證明政府的“意思表示”或其背后的“動機”,這里的故意是通過客觀行為表現(xiàn)的主觀目的。這個要件和第二個要件是緊密聯(lián)系的。
三、行政壟斷強制性
行政壟斷是由來自于市場以外的、與市場要素及市場運行的自然法則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力量引起的在一定市場上的壟斷。對特定市場上的企業(yè)來說,它們既不能無視行政壟斷的存在,也不能逃避或抗拒行政壟斷的強制力量,否則,它們就會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制裁”。
經(jīng)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目的就是實現(xiàn)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的管理權限相對縮小,服務職能不斷擴大。在改革過程中,政府服務的內容和范圍是根據(jù)市場的發(fā)展不斷探索,逐漸拓展和確定起來的,這樣以來,在改革過程中,政府服務職能的實踐往往是先于立法的,一些行政素質比較高的政府會主動進行改革,回應社會需要而創(chuàng)造自己的服務功能,這在一些經(jīng)濟發(fā)展較好,改革比較活躍的地方尤其普遍,這些地方的實踐經(jīng)驗不斷積累和系統(tǒng)化,一定時間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被其他地區(qū)借鑒,形成立法,并進而推動當?shù)卣章毮艿陌l(fā)展。
當前政府服務職能雖然并不是完全有法律依據(jù)的,或說有具體的法律依據(jù),但這的確符合國家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政策和法律的原則目標的,并且最關鍵的是政府服務職能的行使往往不是針對相對人行使強制性的行政權力,而且服務職能行使不當一般也只是消極地不增加相對人的積極利益,這一般也是通過政府自身改革和社會的反作用力來改善的。
四、行政壟斷實質限制
侵害的社會關系是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是為國家法律所保護的社會主義市場競爭關系。行政壟斷的實質性限制,應與經(jīng)濟壟斷中的競爭的實質限制作相同理解,即一定交易領域內實質性地限制競爭。所謂“一定交易領域”即成立了競爭關系的市場。所謂“實質地限制競爭”即“幾乎不可能期待有效競爭的狀態(tài)”。如果違法行政不構成對于壟斷的實質限制,那么它只是一般的違法行政而不構成行政壟斷。
實踐中行政機關的非法行為有很多,所侵害的社會關系也非常復雜,既有侵害國家行政管理秩序的,也有損害了國家、集體、公民財產(chǎn)權利或人身權利的。判斷一種行政非法行為是否是行政壟斷的標準就是看這種非法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是不是競爭關系。只有侵犯市場競爭關系的行政非法行為才是行政壟斷,這有助于我們劃清行政壟斷與其他非法行政行為的界線。
綜上所述,反壟斷法調整的行政壟斷是指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違法行政,為了追求狹隘的不法利益,運用強制手段,限制競爭,侵害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行為。
加載更多
張某聰明沒用到正地,鉆營外賣平臺“損賠付”規(guī)則漏洞。2020年8月到2022年5月間,在美團訂餐以食品安全、產(chǎn)品質量體驗不好等問題向美團投訴,要求商家退款。美團平臺多倍賠償712次,惡意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