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法旅行企業(yè)的消費陷阱
(一)誘人廣告低價攬客
面對競爭激烈的旅游市場,有些旅行社為拉攏客源,紛紛打起了價格戰(zhàn),推出了充滿誘惑力的旅游宣傳廣告,旅游產品價格之低讓人超乎想象。讓利于消費者本無可厚非,價格降低了,但運作成本是固定的。低價是旅行社吸引游客的最佳武器,但是其實宣傳單上的價格大多都是“起步價”,就是在最合理分配旅游資源時,他們勉強能達到的旅游配置。在此期間,如果你有任意一點不符合他們的條件,就會要求另外加錢。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旅游服務質量的縮水及增加了其他項目的開支及廣告之外的“自費”項目價格,譬如一些導游往往臨時變更路線,增加自費項目迫使游客消費,同時壓縮旅游景點觀光時間,以增加購物次數(shù)、延長購物時間。
(二)食宿降低標準誘惑游客購物
就餐時,一般都是標準餐,旅行社往往會在這方面動腦筋,千方百計地降低標準,減少實際開支,至于是否吃到標準,只有旅行社和飯店清楚;住宿也是如此,以準星級或相當于某星級來欺騙游客。在旅游購物時,不要被少數(shù)導游的虛情假意所迷惑,他們往往以能找到貨真價實的購物點為由,誘導消費者前去購物,消費者在享受“物有所值”的同時,導游也從購物點拿到了豐厚的回扣。
(三)虛假宣傳誤導私自轉團賣團
有些旅行社在廣告宣傳頁、行程單上羅列出許多景點,甚至還打出了“免費贈送景點”的招牌,消費者看似一份豐盛的旅游大餐,殊不知這些景點其實大都是免費的;有些旅行社報名游客人數(shù)較少,難以成團,考慮到經營成本,他們在未征得消費者同意,甚至在消費者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將旅游者轉并給其他團,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還有些旅行社利用消費者法律知識、旅游政策、旅游常識的欠缺,把其業(yè)內的矛盾糾紛轉嫁給消費者,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
(四)網購旅游產品有漏洞
目前網購旅游準入門檻低,對消費者有一定風險。據(jù)了解,有酒店業(yè)人士指出,在許多網購平臺上的賣家,很多都不是酒店自身,而是各種中小代理甚至網上黃牛。這些賣家往往打著低價的幌子來吸引客人,但是很多價格都是不真實,要么是最后無法下單預訂,要么是預訂時被告知酒店價格已經上漲。更加麻煩的是,已經付款了卻被告知漲價了,顧客要求退款,而手續(xù)卻相當繁瑣。
(五)“天價”宰客
“天價消費”不僅出現(xiàn)在國內,在國外旅游也時有發(fā)生?!疤靸r消費”瞄準的目標人群往往都是外地游客,就是看準外地游客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又受行程安排的限制,沒有過多的時間與商家理論。遇到“天價”事件,有少數(shù)當事人會選擇通過各種手段曝光,甚至求助媒體,但大數(shù)多消費者選擇了忍氣吞聲,不去計較,大部分人覺得維權麻煩,耗費的時間長,影響自己的行程,能忍也就忍了。其實,正是這種維權意識的缺乏,在無形中也助長了不法商家和“黑旅行團”“能宰一個是一個”的氣焰。做為一個消費者,我們也要學會善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上一篇: 經營者軟件方面的安全保障義務
下一篇: 網絡消費權益保護
加載更多
張某聰明沒用到正地,鉆營外賣平臺“損賠付”規(guī)則漏洞。2020年8月到2022年5月間,在美團訂餐以食品安全、產品質量體驗不好等問題向美團投訴,要求商家退款。美團平臺多倍賠償712次,惡意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