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屋拆遷
是指經(jīng)依法許可,拆遷人對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所有者或使用者給予補償安置的前提下予以遷出,對房屋及附屬物進行拆除的法律行為。
農村房屋拆遷:
是指經(jīng)依法許可,拆遷人對城市規(guī)劃區(qū)外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所有者或使用者給予補償安置的前提下予以遷出,對房屋及附屬物進行拆除的法律行為。
拆遷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拆遷單位:是指依法取得拆遷資質的房屋拆遷企業(yè)。
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和使用人。
拆遷補償流程
1、拆遷人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
2、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按房屋拆遷許可證內容向社會發(fā)布公告。
3、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向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4、確定拆遷補償標準和安置方案。
一般而言,對違章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不予補償。
拆遷補償方式分為一般情形的補償和特殊情形的補償兩類。
一般情形的補償分貨幣補和房屋產權調換、結算價差,被拆遷人可以選擇補償方式。特殊情形的補償被拆遷人不能選擇,或只作貨幣補,或只作房屋產權調換、結算價差。
5、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協(xié)議拆遷)。
6、裁決拆遷。
7、強制拆遷。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有就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處申請辦理證據(jù)保全的義務。
拆遷補償方式
拆遷補償?shù)姆绞接袃煞N,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
貨幣補償作為主要方式。其原因:
1、貨幣補償操作簡單,且一次性了斷,不會產生延長過渡期限、被拆遷人或使用人不能及時回遷等后續(xù)問題;
2、貨幣補償更方便被拆遷人選擇住房,不受地點等方面的限制;
3、避免因安置用房質量不好而使拆遷雙方產生矛盾;
4、更好地體現(xiàn)新《條例》的立法思想,即有條件實行貨幣補償?shù)?,盡可能實行貨幣補償。
拆遷補償標準
拆建單位依照規(guī)定標準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金,一般有:
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
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周轉補償費
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
用于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xié)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愿遷往郊區(qū)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準由當?shù)厝嗣裾鶕?jù)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
由宅基地區(qū)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計算公式為:
房屋拆遷補償價=宅基地區(qū)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
1、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jīng)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
2、房屋拆遷補償差價=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jīng)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被拆遷人獲得調換產權的房屋的評估價格
房屋拆遷安置費計算標準
(被拆遷人或承租人)房屋拆遷安置費=搬遷補助費+沒有提供周轉房情況下的臨時安置補助費+超過過渡期限的臨時安置補助費+非住宅房屋因停產、停業(yè)造成的損失賠償費。
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1、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撤銷的,以及建制雖然不撤銷,但不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被拆遷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與貨幣補償金額問等價值的產權房屋調換。具體計算公式為:
(被拆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同區(qū)域新建多層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土地使用權基價+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
2、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不撤銷的,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被拆遷人可以在鄉(xiāng)(鎮(zhèn))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確定的中心村或居民點范圍內申請宅基地新建住房,并獲得相應的貨幣補償,計算公式為:
(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十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被拆遷人使用新宅基地所需的費用。
如何進行維權
1、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程序是維權的第一步
目前信息公開的主要法律依據(j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對信息公開的主體、范圍、時間等都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
按《
土地管理法》的規(guī)定,征地一般應由省級政府批準,想知道征地是否合法,應首先向國土資源部門申請征地批文的信息公開,如果沒有批文,那征收肯定違法。
通過信息公開程序,往往可以找到征地拆遷過程中的違法點,通過此程序所獲取的證據(jù)材料,可以有針對性的提起復議或者訴訟程序,依法維權。
對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而言,根據(jù)《條例》規(guī)定,首先應由區(qū)縣人民政府作出“征收決定”,對于是否存在“征收決定”,是否依法公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是否符合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城鄉(xiāng)規(guī)劃和專項規(guī)劃,這些都可以通過申請信息公開來了解。
如果有關部門不依法進行信息公開,可以根據(jù)《行政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受理信息公開行政案件的規(guī)定》,對其不履行信息公開法定職責的行為,提起行政訴訟。
2、對房屋拆遷評估結果不服,可要求重評
在評估公司人員上門時,被拆遷人也要讓他們出示相應評估公司的資質及上崗證件,在評估報告中“與房屋實際面積,裝修情況,層高不符的地方,要提出質疑,要讓評估人員詳細記載,必要時要他重新評估”。
對于已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的被拆遷戶,一定要注意向拆遷公司索要協(xié)議原件。“有些惡劣的拆遷人先讓你簽字,所有補償金額、面積、樓號都是空白,與口頭不一致”。
3、提請房屋拆遷裁決申請
被拆遷人對房屋拆遷補償?shù)男问胶徒痤~、安置用房的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過渡的方式和過渡期限等拆遷事宜作出的關于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向拆遷主管行政機關申請裁決。
4、拆遷行政復議
被拆遷人認為房屋評估不合法、補償安置方案不合法(包括補償對象、利益相關人、補償范圍、補償標準、補償方法以及
安置房源等內容);
被拆人認為行政裁決或具體行政行為的不合法(包括具體行政機關對被拆遷房屋的面積認定、違章建筑處理、婚姻狀況證明、共有產權情況、戶籍人口證明、傷殘證明、住改非以及經(jīng)營許可等內容)
認為行政強制拆遷不合法等,可以向管轄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5、拆遷訴訟
行政訴訟
房屋拆遷行政訴訟案件涵蓋多種具體行政行為,涉及許多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法律關系繁雜,是社會的熱點,容易引發(fā)群體矛盾。
被拆遷人可以在行政復議后15日內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在行政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民事訴訟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因房屋補償、安置等問題達成協(xié)議后,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對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未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未經(jīng)行政裁決,而強行將被拆遷人房屋拆除的,被拆遷人可以侵權為由向法院起訴。
6、拆遷戶維權需要收集的證據(jù)
“打官司打的是證據(jù)”,所以證據(jù)在依法維權中至關重要。
掌握充分、可靠的證據(jù)是勝訴的保證,也會使自己在談判中處于有利的位置,是增加補償砝碼的不二法門。
“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是司法活動的基本原則,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由于舉不出證據(jù),導致不利后果。
所以,要有“證據(jù)意識”,注意搜集和保存有力證據(jù)。
收集準備如下證據(jù):
證明訴訟主體資格的證據(jù)即: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或戶口本;為法人或其他經(jīng)濟組織的,應提交工商
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工商注冊登記資料或社團法人登記證等。法人或其他經(jīng)濟組織的名稱在訟爭法律事實發(fā)生后有變更的,還應當提交變更登記資料。能證明被拆除房屋的所有權的憑據(jù)(如房屋的所有權證);能證明被拆除房屋的結構、房屋的性質(住宅、辦公或商鋪)、房屋的建筑面積等的證據(jù)在被拆遷房屋所有權憑據(jù)上記載的所有人不是主張權利的被拆遷人時,還須要提交能夠證明被拆遷人有權主張補償安置的證據(jù),例如:繼承關系證明、親屬關系證明、原權利人放棄權利的證明等;能證明房屋何時被拆除的證據(jù);已經(jīng)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的,要提交該協(xié)議;經(jīng)過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裁決的,還應提交裁決書。在拆遷之初,被拆遷人盡可能搜集拆遷人和政府部門頒發(fā)的文件,(如拆遷公告,拆遷地塊的建設
項目批準文件,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誰是拆遷單位,城市房屋拆遷資格證書,拆遷許可證、安置補償實施細則或辦法)。補償談判,必要時需錄音留作證據(jù)在拆遷公告發(fā)布后,如果有拆遷公司找到被拆遷人洽談,被拆遷人要索要他們的授權
委托書,讓他們出示工作證和拆遷人員的資格上崗證。在行政裁決接近尾聲時,要對自己的房屋狀況,物品進行拍照錄像,以保存有效的證據(jù)。
當釘子戶、上訪是被拆遷人慣用的維權手段。
然而,關于拆遷,政府早就將之交給了法院處理,不會因為民眾上訪就改變辦事流程。
如果盲目上訪,或采取非正常上訪方式還會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拆遷過程中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一定要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以免勞而無功,得不償失。
以上是“城市房屋拆遷”的相關信息,想了解更多相關知識請關注好律師網(wǎng)土地房產欄目。